李明在岛上投递邮件。
“当兵时守海疆,转业后守邮路。只要人民需要,我这只‘海岛鸿雁’就会一直飞下去。”在珠江口外西侧的川岛海域,广东省台山市邮政分公司上川支局局长李明用朴实的话语和近20年的坚守,诠释着“退役不褪色”的军人本色。
从海军战士到邮政支局负责人,他始终以“为人民服务”为宗旨,在南海前哨架起一座连接军营与社会的“绿色桥梁”。
军魂镌刻在心中
1987年参军入伍、立志报国的李明,在部队多次参与通信线路抢修,曾在台风中冒死抢通海底电缆,淬炼出坚韧的军人品格。这份品格,成为他投身邮政事业的底色。
2000年,结束了13年海军生涯的李明脱下军装,成为台山邮政的一名员工。初到条件艰苦的上川支局,面对手工操作日均超百笔汇款、上万元话费的业务量,李明常常与同事忙碌至深夜。“汇款单填到手抽筋,但看到战士们收到家书时的笑容,就觉得值了。”他回忆道。凭借军人式的严谨和多专多能的业务素养,他被委任为支局负责人。上川支局在他的带领下,两年内便成为服务标杆。
一次,战士小王因训练无法离岛订阅高考复习资料。李明得知后,主动带着业务单册上门,在训练场边的树荫下为他办理了订阅手续。“看到战士捧着资料如获至宝的样子,我突然明白,邮政服务在这里不只是传递邮件,更是传递希望。”这次经历,也让李明深刻意识到驻岛部队的需求。他在系统调研后,向台山市分公司提交了翔实的邮路优化调整建议方案,力主建立军邮快速通道。
风雨磨砺勇担当
川岛的夏天,台风是常客。2021年9月,“康森”与“灿都”双台风袭击海岛,通往部队的邮路因山体滑坡被阻断。面对堆积在港口的10多袋邮件,李明斩钉截铁地说:“肩扛手提,也要把邮件送到战士们手中!”
他带领投递员方建志等人,将几十斤重的邮袋扛在肩上,沿着泥泞的山路向军营奔去。狂风暴雨中,他们的肩膀被磨出血痕,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。面对封控,他们果断协调当地政府设立中转点,以“分段接力”的方式运送邮件。当满身泥水的他们将邮件送达部队时,战士们列队敬礼,场面令人动容。“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:部队的邮件不能停,就像当年在海上不能让通信中断一样。”李明说。
这份担当,源于日常的坚守和付出。在川岛,李明创新建立了“六级频次投递制”,每周6天风雨无阻送邮件上岛。他研发的“海岛邮件三防工作法”(防水包装、防风路线、防损流程),融入了海军特有的严谨作风。数据证明了他的努力:川岛军邮投递准时率从68%跃升至99%,偏远部队邮件时限缩短了48小时。
2009年,因家庭原因李明调至市区网点,负责安保和网点管理,但海岛始终是他心之所系:“在市区每天接的第一个电话,一定是川岛同事通报部队邮件情况。”得知某部老兵退伍需邮寄大批物资,他连夜协调市区邮政专车,驻岛3天,帮战士们打包封装上千个包裹。“看到退役老兵抱着邮包说‘这下能给家人带个念想了’,我就知道自己属于那里。”李明说。2014年,他毅然申请调回川岛。面对家人的担忧,他只说了一句:“海岛的邮路,我放不下。”
创新服务传薪火
重返川岛的李明,带着市区工作积累的信息化经验,全力推动军邮服务转型升级。他积极应用PDA等手持设备和邮件线上处理系统,推广“中国邮政微邮局”App,让官兵们用手机就能实时追踪邮件动态。最受战士们欢迎的是他推动的“海防邮路直通车”——协调海事、航运等部门开通邮件专用快船通道,使邮件到海岛的时限缩短了30%。
“李明总说,拥军不能只靠热情,还要靠脑子。”投递员方建志记得,李明曾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海岛地形,利用导航规划路线,使用二轮摩托车投递,最终规划出23条高效安全的投递路线,其中一条“悬崖邮路”更是创下17年零事故的纪录。2023年,李明又将目光投向无人机配送:“现在正在测试用无人机跨海送件,以后特急件、特快件也能快速送达!”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,让川岛军邮服务始终充满活力。
李明的拥军情怀不仅限于邮件投递,他还组织举办“海岛年货节”,通过邮政渠道帮渔民销售海鲜特产;建立“退役军人就业驿站”,联合地方政府为退伍战士提供技能培训;帮助某部队退伍的炊事班班长开设海鲜餐馆,从办理执照到联系邮政电商平台拓展销路,全程协助。“在李明身上,我们看到了退役军人‘退役不褪色’的真正含义。”川岛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如是评价。
在上川支局的荣誉墙上,“金牌投递部”“双拥模范单位”等牌匾熠熠生辉。但李明最看重的,是团队里年轻人的成长。方建志从普通乡邮员成长为“广东省优秀投递员”,事迹登上报纸;业务员梁万红精通船务调度,成为海岛邮路的“活地图”……“我就是想让他们知道,在海岛工作不只是守摊子,而是要干一番事业。”李明说。在川岛的碧海蓝天映衬下,李明和他的团队,正用邮件连接起军民同心的纽带,让拥军情怀在南海前哨薪火相传。